共创推荐山东国内国际频道视频情报站数字报 下载APP 微信扫码下载客户端 济南 济南 青岛 青岛 淄博 淄博 枣庄 枣庄 东营 东营 烟台 烟台 潍坊 潍坊 济宁 济宁 泰安 泰安 威海 威海 日照 日照 临沂 临沂 德州 德州 聊城 聊城 滨州 滨州 菏泽 菏泽 即时 即时时事 时事政务 政务党建 党建省政府 省政府社会 社会教育 教育汽车 汽车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财经 财经经济 经济产经 产经文旅 文旅消费 消费法治 法治健康 健康科技 科技体坛 体坛评论 评论青未了 青未了舆情 舆情眼界 眼界职场 职场养老 养老书画 书画摄影 摄影福彩 福彩乐活 乐活商务 商务康养 康养孕婴童 孕婴童齐鲁农超 齐鲁农超智库 智库壹点号 壹点号公益 公益相亲 相亲外文 外文原创 原创聚焦山东 聚焦山东生活 生活 推荐 推荐直播 直播果然视频 果然视频小视频 小视频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 专题阅读量34.5万 不靠阿胶靠艾草!一株“仙草”给这个村带来700万产值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废旧坑塘变身“艾的月亮湾”,传统代销点成为网红打卡地,连拴马石都成了文旅景点……山东聊城东阿县艾山村,这个黄河边上的小村庄,正用一株艾草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传奇:年产值已达700万元,带动企业年销售额65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艾山村的逆袭,始于对本土资源的精准挖掘。“艾山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艾草生长,我们培育的‘九顶莲花艾’更是中国五大名艾之一。”杨继道介绍。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村里创新推出“每亩每年1000元保底+收益分红”的土地流转模式 果然财经 8小时前 因“艾”致富,“千年艾草”延伸千万产业链 400多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一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山东聊城东阿县艾山村这个黄河边上的小村庄,用一株艾草书写成乡村振兴的传奇。 果然财经 8小时前 独占全国葫芦七成销售额!村民年入几十万不稀罕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我一年能有个十几万的收入,我这种得不算好的,同村邻居种得好的一年能赚几十万哩!”在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村民路宗宝的葫芦摊前围满了游客,他看着摊上的葫芦,神情和语气里满是自豪。20日上午,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聊城市东昌府“邑路繁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里家家户户都做葫芦生意,从种植、精细加工手工艺品,再到品种研育,现如今,全国市场上每十个葫芦就有七个来自这里。东昌府的葫芦缘分,早在汉代就已结下。种植文化绵延两千余年 果然财经 1天前 种葫芦也能年入几十万?“小葫芦”变成百姓的“金饭碗” 11月20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采访团走进聊城市东昌府“邑路繁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里家家户户都做上了葫芦的生意。路庄村村民路宗宝在自家仓库门口摆着葫芦摊,不少人在摊位前挑选着各式各样的小葫芦,“我自己有地,也种葫芦,也零散的卖,一年能有个十几万的收入,我这种的不算好的,同村邻居种的好的一年能赚几十万哩!” 果然财经 1天前 寿光硬核片区藏实力:手握九亿株“番茄芯片”稳稳端牢“番茄碗” 11月20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进行式采访团走进寿光市古城街道“七彩番茄·魅力古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里番茄产业根基扎实,现有番茄专业合作社260余家,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量35万吨。如今,年育苗量已突破9亿株,番茄产业的“芯片”被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子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1天前 农忙扛锄头,农闲执画笔,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文化饭” 11月19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采访团走进菏泽巨野县鲁西书画院。这座扎根乡村二十余年的书画院,以工笔画为纽带,让数千名留守妇女、残疾人和农民握住了“致富笔”。该院副院长向记者介绍,学员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画画,书院以计件的形式发放工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文化饭”。书画院常年保持300余名专业画师与学员规模,累计免费培养6000余名书画人才,带动7000余人就业。 果然财经 1天前 巨野年产4亿公斤鲜蛋背后:265万吨粪污的闭环解法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巨野县蛋鸡存栏量稳定在2600万只,年产鲜蛋约4亿公斤,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3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每年产生的265万余吨畜禽粪污去哪了?巨野以93.49%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给出答案,通过构建“集中处理+企业自主转化”的闭环体系,让养殖废弃物成为产业升级的“绿色引擎”。核心突破来自集中化处理项目的落地。2023年,总投资5亿元的标发生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在董官屯镇投产,成为粪污处理的“中枢枢纽”。该项目采用洁净化厌氧工艺,配套5 果然财经 1天前 80后姑娘如何回村年入百万?青岛这一片区振兴妙招藏着答案 11月19日,在“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采访团面前,山水贤居农家宴的80后负责人杨晓霞道出了一番让不少都市白领都会羡慕的“凡尔赛”感言:“每次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没有理由不回来。现在年收入大约百万,出门有景、在家有亲人、口袋有钱,这就是乡村振兴带给我们的满满幸福感。”杨晓霞的“百万营收”,并非孤立的创业奇迹,而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的底气,正藏在这一片区的整体振兴里。片区化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要实现杨晓霞口中的“发展越来越好”,并非易事。杨家山里片区面积21.7平方公里,包含10个自然村,过去“单打独斗”时,各村资源分散、发展同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酱缸里的时间魔法:一棵成武芥菜的共富生态革命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11月19日,初冬微寒之际,菏泽成武县九女集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内,1200口酱缸在日晒夜露中静静发酵,缸内的芥菜历经三载“四酱淬炼”,从田间野菜蜕变为酱香醇厚的非遗珍品。这坛跨越百年的老酱,以“传统工艺为根、循环生态为脉、片区协同为骨”,酿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慢产业”的快发展样本。老手艺的“时间价值”,破解了小产业的增值困局。不同于工业化生产追求的“短平快”,成武酱菜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慢”:一酱6个月提色,二酱8个月 果然财经 2天前 果然视频|1个月卖了100多万!淄博返乡青年数字创业为乡亲免费电商培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近日,记者随“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团走进淄博玺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探寻新兴领域青年通过数字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故事。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一颗蒜头能有多硬核?来金乡看看就知道了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11月18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采访团踏入金乡县鱼山街道,目之所及皆是蓬勃生机:崔口村400多栋新式别墅错落有致,暖气燃气光纤一应俱全;共富空间的智慧大屏上,亩产、价格、库存数据实时跳动;加工车间里,大蒜正蜕变为黑蒜制品、大蒜多糖等高端产品。从无人机测亩到AI仓单,从村集体人人持股到180亿元金融活水,这里用50年把田间地头的小作物写成了一部“世界大蒜定价史”。从“蒜你狠”“蒜你贱”到“蒜你稳”“我从2002年开始经营大蒜储销,大多数销 果然财经 2天前 百年酱园里的共富密码,咸菜疙瘩让百姓月入过万 腊八蒜、酱大头、香菇酱……这些餐桌上的灵魂伴侣,也是菏泽成武县百姓的致富密码。九女集镇酱菜文化产业园带头构建“农户种植、村集体初加工、企业深加工”产业体系,促进酱菜产业全链条增值富民,让当地百姓的收入翻了几番。 果然财经 2天前 崂山小渔村近20家民宿日迎800客,村民身兼数职拿“多薪” 11月19日,记者跟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青岛市崂山区流清湾片区的东麦窑村。昔日小渔村蝶变升级,如今集结近20个特色民宿品牌,日接待游客量稳定在800人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身兼数职,不少人同时打理两三份工作,人均年收入保守估计达五到六万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子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一根金针菇如何“霸占”北京人餐桌,带富千余人?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当一根金针菇能“喝着纯净水长大”,甚至可直接生食,这场农业生产的品质革命,正悄悄改写市场格局与乡村命运。山东友泓生物科技的生动实践,用朴素的产品亮点、扎实的市场数据、真切的民生贡献,勾勒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清晰路径——高品质筑牢市占率,大产业撑起就业岗。“培育用水比饮用水更干净,产品可直接生吃”,这句朴实的介绍,藏着邹城金针菇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传统种植的“看天吃饭”,山东友泓生物的智能栽培库里,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温光水气,201间培育房实现51天标准化生长周 果然财经 2天前 大蒜存冷库也能年入近百万?连片经营让各地客商主动找上门 11 月 18 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采访团走进山东省金乡县崔口村。这个靠大蒜逆袭的 “幸福村”,从引进种植技术起步,不断延伸大蒜产业链,建成连片冷库集群。崔口村村民寻红芬告诉记者,“我从02年开始经营大蒜储销,主要销往印尼市场,一年营业额两百多万,净利润也有近百万。”她还补充道,“这得益于连片经营优势,这里吸引全国各地卖家买家聚集,客商直奔采购、收购便利,每家冷库可达几万吨储存量 果然财经 2天前 14村抱团咋让威海这一片区“整活”出圈? 当25.3平方公里的热土,打破14个行政村的界限,当“一河一湖”的生态基底与片区化发展理念深度融合,将催生怎样的乡村振兴“化学效应”?11月18日,记者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采访团走进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菱角湾城乡融合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在这片热土上探寻答案。片区紧紧围绕“一河一湖”核心区域,重点发展农耕研学、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致力于打造三产融合、文旅共生、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这一清晰的发展蓝图正通过一个个落地项目转化为生动现实。在东南乡景区,革命记忆与非遗技艺共同构成了文化振兴的鲜活载体。这里既有以桥头镇501名烈士事迹为脉络的红色展馆,传承着不朽的红色精神;也有盘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招远大户陈家村:一条山地自行车赛道“唤醒”荒山荒坡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招远市大户庄园乡村振兴片区核心村——大户陈家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松海望着远处山地自行车赛道上穿梭而过的骑行者,感慨道:“荒山、荒坡原本没什么价值,我在里面修了条山地自行车赛道,旁边再建上民宿,这片地就彻底活了。体育赛事既能聚人气,还能实实在在提升我们的知名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琳 杜晓丹 张子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莱州八旬老人即兴编起夸赞词,背后藏着啥暖心缘由?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烟台莱州金城镇城后王家村。干净明亮的餐厅里,75岁以上的老人们围坐成桌,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摆满餐盘,大家边吃边唠、笑意盈盈。一旁的八旬老人越吃越舒心,当场即兴编起夸赞词,句句透着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满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琳 杜晓丹 张子慧)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天前 一人承包37个大棚,种一茬就能收回成本 在山东省邹城市大束街道钓鱼台村,基地承包大户彭涛介绍,全村一共65个大棚,他承包了村内的37个大棚,占全村的一半以上。“今年蘑菇行情不好,我们及时改种青菜,收成特别好。5块多一斤的芸豆单棚就摘了200多斤。 据悉,这些大棚实行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单棚成本一年7000余元。依托村集体的扶持政策,一个大棚一年租金仅需2000 元。种植的芸豆、有机菜花等蔬菜,既满足本地市场供应,又能直达北京新发地销售,助 果然财经 2天前 金针菇可以直接生吃?从田间到舌尖,小蘑菇串起富民“金链条” 11月18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行进式主题采访团走进邹城市大束街道乡村振兴片区,探访全国最大金针菇单体工厂,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的金针菇能直接生吃!用水都是纯净水。”山东友和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人员王静向采访团自豪地介绍道。据了解,该公司占地207亩,采用全自动化立体种植模式,日产量达150吨左右,产品覆盖京津冀、江浙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市场。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3天前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