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近日,温州市民徐女士收到了一条宽带“欠费催缴”短信。短信“请”她当日办理缴费事宜,并告诉她,因宽带欠费已逾期,她的身份证信用材料可能将无法购买机票、高铁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影响子女求学、支付宝收付款使用等。
短短几行字,貌似很客气,实则“杀气”腾腾。意思就是,别再拖了,今天就乖乖地把宽带欠费给我交上,否则有你的好果子吃。无法买机票、高铁票,无法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无法正常使用网络支付,这些已经够你受的了,如果连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你还能撑得住吗?
这可不是正常的欠费催缴,而是一种煞有介事的“信用恐吓”。
通信运营商把事情说得这么吓人,是把欠费的徐女士设想成了作为联合惩戒对象的严重失信主体。根据《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5年版)》,严重失信主体一般是指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等,失信信息的采集由法院系统、信用管理部门等专门机构负责,需经相关公共管理机构认定,一般企事业单位不具备相关职能。
作为一家企业,涉事运营商根本没有把用户徐女士认定为严重失信主体的资格与权利。
况且,徐女士虽然欠费,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个失信人,但是,她没跟涉事运营商打官司,不存在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问题,不是宽带用户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就算失信,也远没有严重到需要被联合惩戒的地步。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信运营商不是不可以给欠费用户发催缴短信。但是,催缴不能乱来,短信不能乱写。以滥用征信的方式搞催缴,以“杀气”腾腾的语气发短信,这就有些过分了。往重了说,这是越权违法;往轻了说,这是对用户不敬。
如此催缴欠费,实在不应该。面对欠费的宽带用户,垄断经营的通信运营商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不行,把欠费用户的宽带及时给停掉就是了。反正,主动权在你手中。如果停宽带之前的欠费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想赖账,那就通过法律途径把钱要回来。无论如何,都不应像现在这样,搞这种“野路子”。
事情引发舆情之后,涉事运营商相关负责人竟一脸淡定,把“杀气”腾腾的催缴短信说成是一种“善意提醒”。这也太轻描淡写,太强词夺理了。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