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个大集有多火?1.9亿网友“云赶集”,游客跨省来打卡

热闻区 昨天19:56 1525

近日,临沂市临沭县的曹洼大集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品尝美食、选购特产。

许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山东临沂临沭县赶大集,曹洼大集成年度最强跨省购物景点,1.9亿网友在线 “云赶集”,上千人驾车赶集,甚至设立苏G会客厅,一天20多辆外地大巴组团进村“抢货”。集市入口道路两旁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和旅游大巴,江苏、安徽游客拉着行李箱跨省打卡,特色羊汤、肉包子、新鲜果蔬琳琅满目。

“舌尖盛宴”

烟火气是集市的底色,而舌尖滋味则是曹洼大集最动人的招牌。

(图片来源:小红书@临沭人临沭事)

入口处,传承四十年的油煎包摊位前总是排起长队,5毛钱一个的亲民价格,搭配“水煮后油煎”的传统工艺,六分钟就能出锅220个,焦脆外皮包裹着牛肉芹菜或萝卜馅料,咬开瞬间鲜汁迸发。

(图片来源:小红书@焦糖小菠萝)

凌大哥凌晨三点就来大集出摊了,据他介绍,他家的煎包每个集能卖300锅左右。

不远处的年糕摊蒸汽氤氲,黑米蜜枣的传统口味与黄米、紫薯、黑米分层的新式年糕相映成趣,黏软香甜中藏着浓浓的乡愁记忆。

上午8点多,韩大哥的张贺清真全羊店前围满了前来喝羊汤的顾客。

20元一碗的全羊汤分量扎实,5元一大份的酱香饼香气扑鼻,加入大葱辣椒的临沂炒鸡鲜香过瘾,再配上刚出锅的糖炒板栗,十几元便能让食客吃得心满意足,地道风味成为游客必打卡的“舌尖盛宴”。

“文化入味”

大集的魅力从不止于吃喝,非遗文化与红色记忆更赋予集市深厚底蕴。

作为“柳编之都”,曹洼大集东南角的非遗专区堪称“指尖上的非遗课堂”,1400多年传承的柳编扭编技法,将沭水滋养的杞柳化为花篮、屏风、“临沭有礼”文创摆件,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在此碰撞融合。烙画葫芦摊位上,十二生肖、花鸟图案栩栩如生,传承人现场讲解技艺渊源;节庆期间,剪纸、面塑摊位前人头攒动,一件件作品凝结着民俗智慧。

日头升高时,南头的露天戏台便会响起柳琴戏,《喝面叶》的滑稽表演引得全场大笑,七旬老人演唱的三弦书《孟良崮战役》,则让游客在弦音中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

(来源:小红书@印象临沭)

欢迎江苏的“kei”

临沭县位于鲁南,与江苏接壤。今年9月份,曹洼大集第一次迎来旅游团时,当地人吃了一惊——农村大集咋成了景点?不少人拿起手机发布短视频,欢迎江苏的“kei”(方言,“客”的发音)来赶集。游客越来越多,短视频平台上有关曹洼大集的作品也多了起来。

临沭街道苍源居党支部副书记、曹洼村负责人曹允靖走在集市上,沿着摊位挨个嘱咐。“哎,放心吧,保证让江苏的客吃得尽兴,玩得开心!”摊贩们口头回应着,手上动作不停。

“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到大集管理处反映,我们来解决。”曹允靖在大集上四处走着,不断对游客和摊贩重复这句话,守护“天降”的流量。其实大集能火不是偶然,曹洼大集有50年左右的历史,2023年开始,临沭县对曹洼大集进行整体改造提升,迁址、平地、外出学习,一套连环招下来,大集彻底换了模样。“现在大集规划了3处停车场,对集市进行分区管理。”曹允靖说,“我们一定做好服务,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曹洼赶大集。”

烟火气与新活力

曹洼大集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五杂俎》中“山东人之集”的记载,印证着这片土地上市集文化的悠久渊源。历经数百年传承,如今的曹洼大集仍坚守着农历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的“生物钟”,成为临沭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集市。

如今的曹洼大集,更实现了“烟火气”与“文明度”的双向提升。当地通过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将集市分为美食区、非遗区、牲口行、百货区、山货区等,增设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保洁人员定时巡逻清理,让逛集体验更舒适便捷。集市上,穿西装用计算器谈生意的年轻商贩与裹头巾挑布料的老人相映成趣,举手机直播带货的创业者与蹲在茶摊聊收成的老汉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

赶集攻略请收好

时间:农历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等),早8点-11点人最旺

交通:导航“临沭曹洼大集”,东北侧、西南侧有免费停车场

小贴士:穿平底鞋(集市超大),部分老人摊位建议备少量现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朱洪蕾 综合 临沂文明网、大众新闻客户端、临沂新闻、闪电新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果然视频等)

责任编辑:朱洪蕾

朱洪蕾

齐鲁壹点编辑,欢迎来稿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