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警惕“甜蜜陷阱”里的视力小偷,守护清晰“视”界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50
通讯员 王雷
——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王雷主任科普专栏

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都在提醒我们:这份“甜蜜的负担”不仅关乎血糖,更在悄悄威胁着千万人的视力健康。作为眼底病专科医生,我在临床中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因忽视眼部检查,从“视物模糊”一步步走向“视力丧失”的遗憾。今天,就带大家认清糖尿病眼病这个“无声小偷”,掌握科学防护的关键密码。
糖尿病眼病:不止视网膜病变,这些眼部损伤都要警惕
很多糖友以为糖尿病只影响视网膜,其实高血糖会“全面攻击”眼部组织,从结膜到视神经,无一幸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最常见的“视力杀手”,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患病。早期毫无症状,随着视网膜血管渗漏、出血,会逐渐出现黑影飘动、视物变形,晚期可能因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积血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白内障:高血糖会加速晶状体混浊,与老年性白内障相比,进展更快,甚至几周内就能导致视力骤降,手术并发症风险也更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缺血引发虹膜新生血管增生,堵塞房水排出通道,导致眼压飙升,不仅视力受损,还会伴随剧烈眼痛,是最凶险的糖尿病眼病之一。
其他损伤:角膜触觉减退、眼肌麻痹(视物重影)、屈光不正(突然近视或老花减轻)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发出的“眼部警报”。

为什么糖尿病会“偷走”视力?关键在这两个因素
糖尿病眼病的核心诱因的是长期高血糖对眼部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1. 血糖控制不佳:持续升高的血糖会破坏视网膜微血管的完整性,导致血管渗漏、闭塞,形成微血管瘤和新生血管,这些异常血管极易出血、增殖,牵拉视网膜引发病变。
2. 病程与合并症*: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眼病风险显著升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血管损伤会进一步加重,相当于给眼睛“双重打击”。
更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眼病早期几乎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视力下降,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早筛早诊”的重要性。
糖友护眼指南:做好这4点,80%眼病可防可治
作为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的眼底病专科医生,结合临床经验和行业共识,我给糖友们整理了一份“护眼行动清单”:
1. 基础防控:严控“三高”是根本
血糖、血压、血脂是守护眼健康的“三道防线”。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内,同时管理好胆固醇水平,通过“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2. 定期筛查:眼底检查是“黄金手段”
这是发现早期病变的唯一有效方法,不同人群筛查频率不同:
-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做首次眼底检查,无病变者每年复查1次;
- 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内开始筛查,之后每年1次;
- 已出现病变者:根据严重程度,每3-6个月复查1次,必要时增加检查频率。
我院开展的“眼底一张照”筛查服务,可快速捕捉眼底病变信号,为糖友提供便捷的筛查选择。

3. 及时治疗:别让拖延加重病情
一旦发现病变,不必过度焦虑,现代医学有多种有效治疗手段:
- 早期病变: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延缓损伤;
- 中度病变:激光光凝治疗可封闭渗漏血管,防止病变恶化;
- 重度病变: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减轻黄斑水肿,或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处理出血、视网膜脱离等问题。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80%以上可维持有用视力,避免失明。
4. 自我监测: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糖友日常要留意眼部变化,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到眼科就诊:
- 视力突然模糊、下降;
- 眼前有黑影飘动、闪光感;
- 视物变形(直线变弯曲)、视野缺损;
- 眼胀、眼痛、持续发红。

写在最后:糖尿病与幸福感,视力清晰是关键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在我看来,清晰的视力是糖尿病患者享受生活的重要前提。很多糖友因担心失明而焦虑,其实只要做好“定期筛查+规范防控”,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守护生活质量。
作为眼底病医生,我和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的团队始终致力于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工作,通过专业的筛查、精准的治疗和长期的随访,为糖友们的眼健康保驾护航。在此也呼吁所有糖友:别让“甜蜜”掩盖了眼部风险,从今天起,把眼底检查纳入常规管理,用科学行动守护清晰“视”界,拥抱更有质量的生活!
责任编辑:时海彬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