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低龄!肺动脉去神经射频消融术成功为9个月宝宝“拆弹”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7:22

经过近20天的治疗,9个月的小佑(化名)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获健康。与初来时脸色蜡黄、哭闹不止判若两人,如今的他面色红润,见人就笑——这一改变,得益于国内知名心外科专家乔彬教授主刀的一场创新手术:开胸直视下肺动脉去神经射频消融术。该手术不仅是国内首例,更创下了同类手术最低年龄纪录。这位跨越千里的“小勇士”,在告别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后,已随父母踏上返回青海老家的归途。

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一场精密如微雕的复合手术。

精密“拆弹”,三步拯救小心脏

两个月前,小佑因感冒输液后出现四肢水肿,在当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父母带他慕名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原发性重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心功能Ⅲ级、多瓣膜返流、肝脏肿大、腹腔积液……病情复杂且危重。

乔彬教授团队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出一套“三步拆弹方案”:

结扎异常血管(动脉导管结扎术):将本应出生后就关闭却依旧“偷懒”未闭的血管结扎,阻断异常血流,让血液循环重回正轨;

开设心脏“减压窗”(房间隔扩大术):通过扩大房间隔,在左右心房间建立分流通道,以备在右心压力过高时紧急分流血液,为心脏“泄压保命”。

精准消融异常神经(肺动脉去神经射频消融术):在主肺动脉及分支处精准消融异常交感神经,使处于紧张状态的肺动脉得以放松,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

技术突破,为低龄患儿赢得生机

为更精准地阻断肺动脉异常交感神经,乔彬教授团队决定采用肺动脉去神经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的经血管内腔内消融方式不同,本次手术创新性地从肺动脉外壁入手,使用双极射频消融钳钳夹主肺动脉及分支的外膜组织,在无血状态下透壁消融,同一部位消融2次,确保电隔离持久有效。

9个月的婴儿,心脏约自己拳头般大小,主动脉及其分支纤细如枝,而附着于血管外膜的神经纤维更是肉眼无法辨识。乔彬教授团队凭借丰富的外科经验与精准的解剖知识,在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区域实施精细消融。术中实时动态调控能量输出,既确保消融充分起效,又有效避免因能量过强损伤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实现精准治疗与组织保护的双重目标。

术后,小佑的肺动脉压力由术前的73mmHg显著降至45mmHg,且持续保持稳定,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实现长期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快速康复,见证医疗力量

术后20小时,小佑顺利撤离呼吸机;60小时后,从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原本以为孩子会插着管子被推出来,没想到是医生抱着他出来的。”小佑爸爸回忆道,“他看着我笑了,那一刻,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之前在当地医院,医生甚至说已经没有办法了。能得到这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真的非常感动,也非常庆幸。”

手术的成功,不仅有效控制了肺动脉高压,显著延缓了后续手术的紧迫性,也将极大改善小佑的长期预后和提高生长发育质量。

愿这位跨越千里、勇敢闯关的小小勇士,从此踏上平坦健康的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贺照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