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丨无声世界开出“指尖花”!一位听障手工艺人的“独白”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9: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曹婧雯 徐润杰
在青岛大鲍岛的一座里院中,有一间安静得能听见“针落”的小店。负责人杜冬冬是一位听障手工艺人,他的世界安静,他的双手却能让材料“开花”,让丝线“歌唱”。从自己到他人,杜冬冬帮助残疾伙伴找到新的人生目标,用指尖的韵律对抗命运的静音。他说,我要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坚韧。

静谧的“宝库”:一方小店,托起数十个梦想
走进胶州路108号,穿过大鲍岛里院群充满岁月痕迹的拱门,藏于其间的山东手造青岛展示体验中心,是一间静谧的宝藏小店。十多平米的店铺里,暖黄的灯光倾泻而下,货架上,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朴拙可爱的木版画、纹样繁复的布艺、针脚细密的布老虎……它们挤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丰沛而温暖的小世界,每一件都仿佛在翕动着嘴唇,向驻足者诉说自己的故事。
店铺的负责人杜冬冬拿起一款摆在显眼位置的石塑土项链,指尖轻柔地抚过上面的纹路。“这个是店里卖得最好的系列,你看这个上面嵌着大眼睛,雕刻的都是一些奇幻元素。”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最开始的时候店里只有200多款产品,现在这里有1000多款,最让我骄傲的是,这里绝对没有一件是外面进货来的。”店里出售的商品都是青岛残疾手工艺人做好,送到店里代为售卖的。这间小店因此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业空间,更成了一个梦想的集散地。

杜冬冬自己的心血之作,被他安放在店铺的“最深处”。在收银台旁的小台面上,他的作品满满当当地陈列着,宛若一个微缩的“奇幻花园”。0.3毫米的铜丝,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缠绕成的纤细枝叶蜿蜒出极具生命力的线条;旁边的绒花,带着毛茸茸的质感,温暖可爱。“这是我参加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时提交的作品,是在比赛规定的六个小时里,一分一秒卡着时间完成的。”这短短的六个小时,凝聚着的是他日夜对作品的打磨。在这方寸之间,藏着六七种截然不同的技法,铜丝的冷峻、丝线的柔美、绒花的温暖……不同材质与技法创造出的花叶在此交织、对话、呼应,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而丰茂的微观宇宙。这件以《祝福祖国大花篮》为灵感创作的作品,静静地躺在那里,它不只是一件竞赛的获奖作品,更是一段无需言语的独白,一个用双手编织出的对生命的祝福故事。
设计出如此美丽作品的杜冬冬,最初踏上配饰设计的道路,没有什么奇妙的巧合,只是因为喜欢。

指尖“独白”:学习技艺是杜冬冬与自己的对话
见到杜冬冬时,他正在窗边的办公台前练习点翠技艺,蓝绿色孔雀毛在他指尖操作下被定格在簪子叶片中。只有当他手中的剪刀与桌面发出碰撞的声音时,你才会注意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不同的——他听不见羽毛和印纸摩擦的细微声响,也听不见窗外车流的声音。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不见声音了,说话说不好,因为没法正常交流也没有小伙伴和我玩,那时候我就在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表达我的内心。”最初,杜冬冬找到的是绘画。他说,我喜欢画画,正好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也比较有天赋,就一头扎进了水彩画的世界。从2010年至今,杜冬冬的绘画作品在多项比赛中斩获第一名。

后来,杜冬冬发现手工艺品的有趣之处,他又踏入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法。精致的点翠技艺、灵活的铜丝缠绕技艺、绒花技艺……每一种技艺的学习都是与自己的对话,不同的材质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以作品中应用较多的铜丝缠绕为例,这种将金属丝通过缠绕、弯曲制成首饰的技巧,不需要复杂工具,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空间感,学习它们杜冬冬用了很长时间。“每根丝线都有自己的脾气,铜丝是金属感的硬,做绒花的丝线又很软,我要学会和不同材料对话。”
这种“对话”对于杜冬冬而言最艰难的是不理解,因为听不到,杜冬冬只能通过观察和反复尝试来学习。他的双手会因此布满细小的划痕,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当我设计并做出第一件配饰时,我想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杜冬冬说。
从“我”到“我们”:无声的领舞者想要点亮更多生命
2022年,杜冬冬的作品在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配饰设计项目中获得第三名。2023年,杜冬冬的作品在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配饰设计项目中荣获第一名。获奖并没有让杜冬冬停下脚步,反而让他看到了更远的方向。
未来,杜冬冬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要继续在精进自己技艺的同时,让更多人可以找到喜欢的事情。“我想把我会的都教给其他残疾朋友,如果他们喜欢或者适合别的工艺项目,我就给他们推荐老师。”杜冬冬的愿望朴实而坚定。他的“课堂”里很安静,有口头讲解,更多的是手势示范。他的学生有听障者,也有肢残者,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杜冬冬会耐心调整教学方法。这种从学员到导师的转变,杜冬冬用了一个美丽的比喻,“以前我是一个人在跳舞,现在我要带着大家一起跳。虽然听不见音乐,但我们可以感受节奏——来自内心的节奏。”

提及他想通过作品向这个世界传达什么,杜冬冬沉思良久认真地说:“想传递坚韧,我们确实失去了某些东西,但双手还能创造,作品会替我们发声。”缺陷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状,就像铜丝缠绕工艺,直线很美,曲线也很美,对称很美,不对称也可能更美。
窗外,大鲍岛附近的人流来来往往。杜冬冬回到工作台前,继续他未完成的作品。在这个安静的展示中心里,像杜冬冬这样的残疾手工艺人,正用他们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的声音。
他的世界没有声响,却充满了回响。
责任编辑:程凌润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