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威海“十四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6: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近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群众青睐,服务的可及性也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织密服务网络,群众“看中医”更便捷优质。“强龙头”引领发展。启动威海市中医院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治未病中心大楼今年9月已启用;环翠区升级二级中医医院,文登区建设国家中医骨伤诊疗中心并设立中西医结合医院,荣成市改建、乳山市迁建中医院,市域中医药资源均衡覆盖。“固网底”夯实基层。全市所有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高标准“国医堂”、“中医馆”和“艾灸体验馆”,并纳入“智慧中药房”管理。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超过90%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诊疗量占比达36.65%,“基层强中医”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促融合”中西医协同。目前100%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试点。威海市中医院与威海市中心医院打破壁垒,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区域中西医融合发展样板,构建了专家共享、病房共管、学科共创、服务共促、合作共赢的“五共”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群众“用中医”更高效实惠。优化药事管理模式。组建5处智慧共享中药房,实行统一采购、调剂、煎制、配送、追溯、监管的“六统一”模式,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十四五”期间,累计煎煮1288万余剂次,服务311万余人次,群众用药更加安全便捷。创新住院服务模式。联动医保部门在全国首创“中医日间病房”,选取21个针灸类病种纳入医保,治疗结束即可离院,床位费、护理费降低70%。目前,全市已设96处中医日间病房,“安全有效、费用报销、随治随走”的新型诊疗模式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打造“治未病”惠民模式。实施为期5年的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免费艾灸体验、健康宣教和惠民礼包。该项目连续4年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各级财政投入超1000万元,服务群众超120万人次,“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氛围浓厚。
厚植文化沃土,群众“爱中医”更融入生活。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十四五”期间,评选各级名中医药专家63人;每年遴选25名骨干外出研修、30人参加中医全科转岗培训、300名乡村医生提升技术,引进5名国家和省级专家基层带教。目前,全市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925人,较“十三五”增长30.12%,千人口中医师1.004人,居山东省首位。拓宽文化传播路径。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开展“六进”活动。创建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3处、试点学校17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8家,打造齐鲁康养线路3条、打卡地12处。开展中医药夜市、夜校“双夜”行动,打造城市中医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双号”矩阵,中医药文化在威海焕发勃勃生机。
“十四五”以来,威海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与群众获得感均显著跃升。下一步,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将接续奋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责任编辑:范华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