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泰安市深入实施民生保障提质工程
泰安发布 昨天16:58
11月13日上午,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出席会议并介绍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市委常委、副市长唐传营,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桑民,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徐兆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保文主持会议。

问:“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关注度持续上升。请问,泰安在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民生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桑民:保障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久久为功办民生实事、解群众难题、补服务短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是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近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1万人,城乡公益性岗位累计上岗8.4万人,带动2100余名就业困难群众就地就业增收。有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金、最低工资、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低保等标准,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65%。持续完善住房体系,累计分配保障性住房2553套。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我市入选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二是民生服务更加优质。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10个方面、90个公共服务事项,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办人民满意教育,在全市成立96个义务段教育集团,乡村学校覆盖率100%;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4所、幼儿园58所,完成义务教育薄改提升项目1406个,扩增学位6.36万个,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入学高峰。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攻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两个“三年行动”,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6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9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5%,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居民养老、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020年的142元/月、550元/年、74元/年,提高到2025年的208元/月、700元/年、99元/年。
三是社会服务更加可及。统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进社区,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聚力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全市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1平方米,高于全国水平;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等高水平群众性赛事,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月等群众体育活动,年均超30万人次参与;构建多层次文化供给体系,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万余场。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10个本地特色事项,“一件事”覆盖范围更广,“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改革,获批国务院试点。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推动企业审批“零障碍”、群众办事“零阻力”,“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全市12345热线受理诉求问题解决率、服务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
民生改善永无止境。“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聚焦促消费与惠民生、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民生保障提质工程,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责任编辑:赵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