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哥”“小孩姐”频破纪录,现代体育不只靠苦练
视点 昨天08:55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18岁小将张展硕以3分42秒82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该项目的世界青年纪录和全国青年纪录。同样是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13岁小将于子迪2分07秒41打破亚洲纪录夺得金牌。
两位“小孩哥”“小孩姐”横空出世,让很多观众和网友感到惊喜。喜的不仅是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更是中国游泳后继有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良好态势。正如孙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新人辈出是非常良好的竞争状态,大家有追有赶,风水轮流转,这样才会促进中国游泳变得更好。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200米蝶泳上,于子迪就以2分06秒83的成绩夺冠,“惊动”世界泳坛,这个成绩甚至可以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排第四,并在世锦赛夺冠。
为什么能有这么优秀的成绩?张展硕赛后的发言或许很能说明问题。他直言,不敢太骄傲更多还是要向孙杨、潘展乐学习。并且表示:“比我有天赋的人多了去了,更多的还是努力吧,必须舍弃一些玩的时间,舍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要在体育竞技中出成绩,勤奋、努力的品质是基础。总有人说Z世代的年轻人可能更有个性,更“不好管”了,但张展硕展现出来的谦逊态度,足以让人们更加看好他的未来发展。
当然,在现代体育领域,光靠苦练也是不够的。回顾游泳发展史,我们曾见证过不少年少成名者,但因为伤病和发育、心理等因素,他们中的不少人并没有在成年后获得好成绩,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令人惋惜的流星。
近年来,中国游泳队改进和提升了训练方式,相比传统训练模式,新一代运动员更注重技术优化和精细训练。比如引入水下动作捕捉系统和可穿戴设备,精准分析运动员的划水效率、转身时间等细节;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提高运动员的划水策略减少体能消耗。这些举措能帮助运动员用技术能力代替大运动量训练,有利于延长运动寿命。如今年轻运动员得到的优异成绩,无疑证明了中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
于子迪6岁才第一次接触到游泳,进行系统训练4年后,就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其中,诚然有个人天赋的成分,也跟科学训练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看好“张展硕”“于子迪”们的茁壮成长,期待他们在世界赛场上为中国体育增光添彩。不过,“小孩哥”“小孩姐”们毕竟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在运动场还是在人生道路上或许都会遇到挫折。所以,公众也应该给予他们一个更加轻松和宽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放心去追梦。
(来源:红星新闻,作者:金宇)
责任编辑:张泰来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