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米其林”七项第一!“蟹二代”历广营的求变突围路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13:5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康岩
在有“农业界米其林”之称的“2025熊猫指南大闸蟹榜单”上,微山县誉升水产有限公司的微山湖“誉升大闸蟹”力压阳澄湖、洪泽湖等传统名蟹,八项指标中斩获七项第一,成功跻身全国十强。这份令人惊艳的成绩背后,是29岁的“蟹二代”历广营和他九年间不断求变的身影。

“接手父辈的蟹塘时,做梦都没想过能和那些老品牌打擂台。”历广营站在誉升加工车间,看着即将发往全国的醉蟹礼盒,眼中闪着光。“靠的就是一个‘变’字——养法变了,理念变了,产业链也变了。”从200亩家庭蟹塘到1000亩生态养殖基地,从论斤卖鲜蟹到精品礼盒、深加工产品,从几十万元到3000万元的销售额,誉升的求变之路,正是微山湖大闸蟹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而微山县举全县之力打造区域品牌的决心,也让这泓碧水中的“金蟹”游得更远。
“三荤三素一汤”养出冠军蟹
凌晨四点,湖风微凉。微山县高楼乡永胜南村的街灯陆续亮起,历广营戴上头灯,骑着电动三轮驶向蟹塘。提起网箱,一只只肥硕的大闸蟹在光束下泛着青亮的光。“以前我爸那辈养蟹,就是撒点土豆、玉米、红薯,靠天吃饭。”历广营蹲在塘边,捧起一只母蟹笑着说,“你看这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全是伺候出来的。”

刚接手时,他也按老法子养,但很快发现:同样的湖水,别人的蟹肥亮,自家的却差点意思。“不能守着老办法过日子,得变!”
第一变:密度。每亩蟹苗投放量从1700只降到1000只。“螃蟹住得宽敞,个头自然就上来了。虽然产量少了点,但精品蟹比例翻倍。”第二变:饲料。他首创“三荤三素一汤”养殖模式——荤菜是田螺、小鱼、小虾,素菜是熟玉米、大豆、水草,再加上微山湖清水作“汤”。“螃蟹也讲营养均衡,荤素搭配才膏满黄肥。”第三变:环境。塘中种满伊乐藻、苦草,为螃蟹提供遮蔽与生态屏障。“水草覆盖率要六成以上,水才清、蟹才净。”
三项“硬变”让成本涨三成,却让亩产值翻倍。“以前一亩塘五六千元,现在一万多,贵点值!”
变化带来的不只是价格,还有品质的飞跃。2024年上海首届河蟹产业博览会上,誉升大闸蟹摘得金奖;一年后又在“熊猫指南”榜单上拿下七项第一。“能和阳澄湖、洪泽湖这些老品牌打擂,还拿第一——这证明了,敢变、会变,微山湖蟹一点不差!”
从“论斤卖”到全产业链突围
养好蟹只是第一步,卖出好价钱才是关键。“以前客户来就捞,混着卖,看似省事,其实吃亏。”2016年,历广营成为村里第一个“触网”的蟹农,在电商平台开店,也由此开始学会“经营”。
他给大闸蟹“分等级”,按体重分六档、按品相分优等。四两以上、外观完整的母蟹,单只能卖50元,比普通蟹贵一倍。随后,他推出礼盒装——“三母四公八只蟹”,售价328元,配有食用指南,成为中秋爆款。
去年中秋节,礼盒销量超过5000份,销售额达150万元。此后,他又与上海、杭州高端餐厅合作,开通冷链运输。“上海客户今天下单,明早就能吃到微山湖蟹。”
真正让誉升迎来转折的,是醉蟹项目。“螃蟹集中上市就两个月,得找到新的增长点。”他研发“茅香醉蟹”,以绍兴花雕为基酒,加茅台提香,再配柠檬、话梅平衡口感——酒香浓郁,蟹黄绵密。

“茅香醉蟹”上市后迅速走红,订单同比增长三成,不仅畅销国内,还销往东南亚。在2025年上海国际蟹博会上,该产品获“创新银奖”。“以前一斤鲜蟹卖五六十,做成醉蟹能卖两三百,附加值翻了几倍。”历广营说,醉蟹项目还带动了周边蟹农,“只要达标,我们高价收,大家一起赚。”
如今,誉升已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1000亩生态基地、3000平方米加工车间、年产精品蟹30万斤、年销超3000万元。
举全县之力打造“微山湖金蟹”
个人的突围离不开区域品牌的崛起。微山县正举全县之力,让“微山湖大闸蟹”成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微山湖水域面积1266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饵料丰富。高楼乡作为核心产区,养殖面积超10万亩,2012年获评“中国河蟹之乡”。但过去,“酒香常怕巷子深”。“再好的蟹,没有品牌也卖不上价。”历广营说。
近年来,微山县渔管委在品牌建设上下了真功夫:一是严控品质。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推广“三池两坝”尾水治理模式——沉淀、过滤、净化后循环用水,“水质好了,蟹的底子就稳了。”二是抱团出击。两年来,微山县组织企业亮相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展会。从2024年的“两金三银”到2025年熊猫指南全国十强,“微山湖大闸蟹”的品牌声量正不断扩大。

“微山湖大闸蟹”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县30多家企业获得授权,誉升水产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地标认证,就像多了一道品质背书。”历广营说,“过去提大闸蟹,大家想到阳澄湖;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微山湖蟹不差,甚至更优。”
微山县渔管委负责人表示,入围“熊猫指南”TOP10,是微山湖蟹的新起点。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品牌宣传和品质管理,让“微山湖大闸蟹”走进更多家庭,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李腾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