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3万亿市场遭遇“70岁门槛”,适老化改造如何破局
果然财经 10-29 264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尹睿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适老化改造早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也因此催生了万亿蓝海市场。但这个赛道真的好走吗?发展过程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破局?重阳节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桑乐轻装轻改相关负责人王凯。
3万亿元潜力待激活
走进济南历下区桑乐轻装轻改社区店的适老化展区,智能马桶、折叠浴室椅、定位拐杖、墙面扶手、升降橱柜等产品排列整齐。
“起夜时脚边的灯带跟着亮起;按下扶手旁的按钮,马桶圈自动抬升15厘米;升降卫浴柜可使轮椅轻松入位,方便老人拿取药品;智能升降护理床,一键帮老人翻身……”王凯向记者展示着各种适老化产品的方便之处,这些设计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是生活的支撑,更是尊严的保障。

济南中垠雅苑的改造案例颇具代表性: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如厕起身困难、洗澡易滑倒,家人求助桑乐。施工团队48小时内完成改造:智能升降马桶可一键调节高度,防滑垫遇水摩擦力倍增,沐浴凳折叠收纳不占空间,再配上联动感应夜灯与紧急呼叫系统,彻底消除居家隐患。“这些改造措施有效解决了老人生活中的不便,不但提高了老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让我们晚辈更加安心。”老人的家人对改造效果非常满意。
据住建部数据测算,我国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约3万亿元。另据调查,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对应潜在用户约1.8亿人。
这样的市场体量,让桑乐于2023年开始布局,2024年初正式进军,如今已在全国300多家门店开设适老化展区,济南40多家社区店辐射周边3-5公里老年群体。
“70岁门槛”下的刚需困局
但庞大的市场潜力并未转化为实际需求。桑乐门店数据显示,适老化业务仅占其旧改业务的20%-30%,且几乎全部来自“纯刚需”场景。“要么是老人脑梗后需要无障碍设施,要么是摔倒过才加急安装扶手,主动做预防性改造的几乎没有。”王凯无奈地透露,70岁是明显的需求分水岭,70岁以上老人会接受浴室凳、扶手等基础配置,而60多岁的群体多数“不服老”,以“身体硬朗,不需要改”为由拒绝。
这一幕正是当下适老化改造市场的真实缩影:一边是3亿多6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撑起的蓝海市场,一边是“刚需才消费”的现实困境。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决策权的代际分离:桑乐的客户中,九成以上是子女为父母采购,老人主动咨询的比例不足10%。这种“子女买单、老人使用”的模式,使得改造需求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
制约市场扩容的几处梗阻
“市场看着大,实则处处是坎儿。”深耕行业一年多后,王凯对适老化改造的困境有了深刻体会。
据王凯介绍,桑乐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首要面临的是消费者认知与观念难题。部分老年人消费观念保守,对新产品接受度有限,并未意识到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担心改造破坏原有居住习惯。“即便有经济实力,老人也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子女、孙辈身上,而非自身居住环境改造。”王凯说,目前社会大众对适老化改造了解还是相对较少,子女要么未察觉老人居住环境的潜在风险,要么认为改造成本过高。
专业人才短缺与改造标准缺失,同样制约市场发展。“适老化改造并非简单安装产品,需结合老人身高、行动路线、健康状况定制方案。”王凯进一步解释,老人的高矮胖瘦、左腿不便还是右腿不便等不同情况所需要的扶手高度也存在差异。但目前行业缺乏专业设计师,大多依赖施工经验,无统一标准,导致改造效果参差不齐,既难以满足个性化、精准化需求,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服务的信任度。
此外,市场结构呈现“重产品、轻服务”的畸形特征。“家装行业尤其依赖‘人’的决策,尤其在施工流程、质量管控等方面。多数企业仅售卖单品,不提供施工服务,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安装工人,只能闲置。”王凯表示。此外,适老产品消费门槛低、见效快,更易被接受,而房屋适老化改造涉及设计、施工等环节,单价多在一两万元,老人普遍不舍得投入,“买产品的多,做改造的少,比例能到7:3。”
从 “补救” 到 “常态” 的转型
目前,适老化改造已从单一的卫浴产品扩展到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装修服务等多个领域,涵盖了客厅、卧室、厨房等各个空间,形成了更全面的适老化解决方案。

“济南老人目前不喜欢大拆大改,墙面扶手、折叠沐浴凳这类‘即装即用’的轻量化产品更受欢迎。”王凯表示,未来适老化改造将更偏向“轻量化、场景化、一体化”。此外,对适老化改造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比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高设置不同高度的扶手,为视力不好的老年人设计更醒目的标识和照明等,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为增强信任、降低决策门槛,桑乐正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看得见、用得会”。通过在社区设立实景样板间,老人可亲手触摸防滑地面、试用起身沙发,直观感受“改造不是麻烦,是方便”。
“我们接下来会和更多社区合作,把‘适老化体验间’搬进社区,让老人先试再改,还会针对济南老旧小区多的特点,推出‘低门槛改造套餐’,让更多老人能享受到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王凯告诉记者。
这样的市场实践,正与国家及山东层面的政策导向深度契合。《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的关键举措。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20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6.6万张。山东省的“适老焕新 安居无忧”政策精准落地,2025年对6大类25种适老产品给予最高30%价格补贴……
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发力,正推动适老化改造从“刚需补救”走向“常态保障”。“十五五”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将提升到80岁左右,“让每一个人获得更加健康的有品质的生活”的愿景的实现,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希望媒体多用通俗语言解读相关政策,向社会传递预防性改造理念,让适老化改造真正适配长寿需求。”王凯说。
责任编辑:魏银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