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品牌突围调查:从地理标志到价值41亿的品牌矩阵,一颗千年名桃的产业升级路
大众新闻 09-24 769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边艺 毋馨甜
在2025年泰安市“泰好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现场,肥城桃展区人头攒动。展台一侧,印着“肥城好品”标识的桃礼盒前,消费者排队登记购买;另一侧,融入泰山文化元素的桃木书签、摆件展台,不时有观众拿起展品询问工艺细节。
这一场景背后,是肥城桃品牌发展的结构性转变——从依赖单一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转向“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文创品牌”的矩阵化运营。截至2025年初,肥城桃品牌价值已达41.12亿元,全产业链品牌体系覆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环节,成为山东农业品牌赋能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近日,记者赴肥城实地探访,解码这颗“千年名桃” 的品牌突围路径。
地理标志筑基:
7000公顷核心区定标,90%产品实现“身份认证”
“2016年拿到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前,肥城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正宗性’难界定。”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协会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肥城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控制规范》,文件中明确标注:肥城桃核心种植区域为7000公顷,年产能规模8万吨,从苗木选育、田间管理到采摘存储,均有量化标准。
该负责人解释,地理标志认证相当于为肥城桃建立了 “品质安全阀”。以采摘环节为例,规范要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2%、单果重不低于200克方可采摘,且需经协会抽检合格后,才能使用地理标志标识。
地理标志的背书,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主场活动上,带有地理标志标识的蓬仙15、珍品王等品种,以30元/个的价格迅速售罄。在肥城市易达果业黄金油桃果园中,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符合地理标志标准的优质果,2024年上市初期售价18元/斤,亩均产量2200斤左右,亩收入突破4万元;而未达标的果实,售价仅8元/斤,亩收入相差近2万元。”

“消费者认地理标志,就像认‘老字号’,我们的桃不仅要好卖,还要能卖出高价。”易达果业负责人说。截至2025年初,肥城桃地理标志产品覆盖率已达90%,带动10万亩桃园平均亩产值提升至1.26万元,较未认证前增长35%。
区域品牌破局:
14 家企业“抱团”,半年销售额达2.6亿元
“以前各家企业单打独斗,有的只卖鲜果,有的做桃干、桃汁加工,品牌声音分散,市场议价能力弱。”山东桃都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肥城桃品牌建设的关键转折。2024年,肥城市推出“肥城好品”全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首批将14家企业的17个品牌纳入管理,制定“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运营规则。其中,山东桃都果业、山东康顿农业等3家林果企业率先获得授权,成为品牌核心成员。
为推动“肥城好品”落地,肥城市政府授权山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运营中心,负责品牌推广与渠道建设。“从2024年6月到目前,‘肥城好品’旗下农产品销售额达3.3亿元,同比增长36%。”运营中心负责人提供的销售数据显示,在2024年“好品山东”肥城推介活动中,“肥城好品”专区单日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其中肥城桃及衍生品占比超 60%。
品牌聚合效应还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入。截至目前,纳入“肥城好品”体系的企业已达48家,涵盖果品种植、深加工、文创设计等领域,相关农产品达74种,形成“鲜果+加工品+文创”的多元产品矩阵。
以经典动画角色为原型的桃木雕刻作品
多级联动升级:
全产业链品牌覆盖,价值两年增长18%
这种“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细分领域品牌”的多级联动模式,让肥城桃实现了全产业链品牌覆盖:在种植端,“肥城桃”地理标志保障品质;在销售端,“肥城好品”整合资源拓市场;在加工端,“泰山桃木王”等企业品牌深耕细分领域;在文旅端,“桃花节”“品桃节”打造体验品牌。
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数据,截至2025年初,肥城桃已形成“1个地理标志+1个区域公用品牌+10余个企业品牌+2个节会品牌”的完整品牌体系,品牌价值较2022年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时增长18%。
泰山桃木王品牌所获荣誉
品牌升级仍在推进。记者从肥城市政府获悉,目前当地正建设肥城桃数字化品牌追溯平台。“(建成后)消费者扫码就能查询桃子的种植基地、施肥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实现‘从桃园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负责平台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还将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帮助优化生产与销售策略。
同时,肥城市还在开展品牌授权标准化建设,修订《“肥城好品”品牌授权管理办法》,明确授权企业的准入条件、权利义务及退出机制。
从依赖单一地理标志,到构建全产业链品牌矩阵,肥城桃的转型之路,为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从“一颗桃”的品质坚守,到“一个品牌矩阵”的价值跃迁,肥城桃正以品牌为纽带,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